专家学者齐聚南京共话长江重大生态课题 研讨创新平台建设

发布于

新华网南京12月28日电(陈曦)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长江经济带面临着水资源开发保护矛盾突出、水污染排放量大、水环境形势严峻、流域生态系统退化、土壤环境质量不容乐观等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12月28日,由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主办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绿色发展研讨沙龙”在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南京大学张全兴院士、任洪强院士、浙江大学朱利中院士以及长江沿线11个省市有关专家、企业家等30余人齐聚南京,围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绿色发展平台的建设以及上、中、下游协同创新的机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全兴教授主持。

沙龙伊始,南京大学教授、扬子江中心筹备组成员李爱民首先为大家汇报了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绿色发展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筹备方案。

“绿色技术是解决长江生态环境问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李爱民教授说,“现阶段,绿色技术创新面临着原始创新薄弱、科研与产业脱节、创新链条中间环节薄弱等痛点,因此,关键是要创新体制机制,使科研成果跨越‘死亡鸿沟’。”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要强化上中下游互动协作,下游地区不仅要出钱出技术,更要推动绿色产业合作,推动下游地区人才、资金、技术向中上游地区流动”重要指示精神,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江苏省南京市以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为载体通过联动上中下游科技力量,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支撑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正在积极申报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绿色发展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为全球大江大河流域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李爱民教授介绍,中心将布局建设“一核多点一平台”,其中“一核”即以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为载体,在南京建立中心总部,重点攻克重化工业绿色发展、污染物/废弃物资源化、生态环境修复、流域大数据智慧管控技术,破解“重化围江”、“安全长江”等难题;“多点”即围绕长江上中下游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和应用场景建设分中心,形成区域协同的网络化技术创新格局;“一平台”即依托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建立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打造长江经济带国家级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

江苏省科技厅科技机构与条件处处长万发苗在讲话中说,中心是在科技部支持和指导下,由江苏牵头,落实生态环境长江保护修护及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而发起建设的重要项目,其筹建是对国家关于布局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家技术创新网络的指引的积极响应。他表示,希望通过长江沿线各单位的共同努力,积极协调,推动平台的建立,合力完成长江大保护的重要任务。

据悉,截至目前,科技部已批准启动建设国家高速列车、国家新能源汽车、国家合成生物3个领域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并面向量子通信等世界科技前沿、智能制造等经济主战场、国家安全等重大需求,围绕落实“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统筹考虑区域布局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674 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