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中心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跟踪研究工作 为南京市提供科技支撑

发布于

2018年开始,生态环境部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跟踪研究工作,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近期,生态环境部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对各驻点工作进行总结推广,7月22日介绍了南京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工作开展情况。

2019年4月18日,南京市成立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工作组设在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中心首席科学家、副主任李爱民任组长。近年来,针对南京市沿岸地区环境承载力不清、产业结构和布局待优化、入江污染物排放量大等问题,工作组从五个方面展开驻点跟踪研究工作,大量研究成果得到推广应用。一是进行长江南京段污染源清单编制和南京市生态环境问题解析。二是进行南京市生态承载力研究,有力地支撑江苏省污染防治攻坚战第三方评估工作以及南京市可持续发展。三是开展南京市沿江化工污染风险防控技术研究,针对化工废水的提标处理及无毒化排放、废水的治理及资源化利用、化工园区VOCs处理等问题研发多项技术与装备。四是以河道同步脱氮除磷反应器控制初期雨水及生活污水处理深度不足为重点,研发与集成科学入江黑臭水体治理模式、河道同步脱氮除磷关键技术。五是将各行业部门资源加以整合,构建长江南京段生态与环境大数据平台,管理历史监测数据与实时动态监测数据,实现数据共享,深化大数据应用,支撑政府科学决策,布局智慧长江。通过跟踪研究,精准识别驻点城市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系统评估环境风险时空分布格局,因地制宜制定并优化南京市生态环境解决方案,为南京市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攻坚战提供科技支撑。

下一步,扬子江中心和工作组将继续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继续收集和补充研究工作所必须的动态数据,进一步完善《南京市生态环境问题解析报告》以及《南京市“一市一策”生态环境问题综合解决方案》等考核指标要求的工作任务。

二是继续加快推动“同步脱氮除磷”等黑臭河道治理技术的应用,以高污染负荷入江河道为研究重点,建立示范工程,结合工程实际,验证并优化治理技术和设备材料的处理效能,完成相应装备的研发,最终形成黑臭河道治理的成套化装备。

三是调研分析南京市化工产业结构,定性定量分析医药、农药、染料、皮革等典型化工废水特征性毒害有机污染物及生物毒性排放现状,选取典型化工废水作为研究对象,以废水资源化及毒性减排为目标,开展基于非均相催化氧化,新功能化附材料吸附,强化生物处理等关键性、前瞻性技术与装备研发,形成以化工废水毒性分级削减为目标的集成工艺及成套化装备,最终构建基于循环经济的化工园区清洁生产与毒害有机污染物全过程控制技术体系,并在重点化工园区进行技术示范。

900 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