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绽放 菁英起航】扬子江中心举行2023届“扬子江菁英计划”研究生毕业典礼

发布于

热情洋溢的5月毕业季,南京市将焦点再次投向“人才”。近日,南京市召开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指出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动产才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企业人才“引育用留”的主体作用,大力支持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布局,营造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浓厚氛围,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力。

为全面回顾与展现“扬子江菁英计划”三年工作成绩与亮点,5月23日,扬子江中心举行2023届“扬子江菁英计划”研究生毕业典礼,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扬子江中心首席科学家、副主任李爱民,党委副书记杜新江,副主任孙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王敏、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谢婧婧等合作高校代表,以及“菁英计划”部分合作新型研发机构代表出席了典礼。

活动现场,南京资源生态科学研究院院长朱立新与南京大学江宁环保技术创新研究院总经理梁英分别作为联合培养平台代表发言,他们表示“菁英计划”不仅创新了研究生产学研协同培养体制机制,同时还有效促进新研机构自身的科技创新与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了技术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示范工程,见证了研究生与新研机构的共同成长与发展壮大。

王敏副院长和谢婧婧副院长代表联合培养高校发言。两位院长对“菁英计划”服务人才培养和产业创新的模式十分认可,并表示“菁英计划”紧扣国家创新人才需求,通过培育青年科技人才为高校相关新研机构赋能,在专业实践中攻克项目难题,在成果转化中实现科技创新,不仅提升了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契合度,也支持了高校人才培养和相关新研机构的发展,更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随后,中心党委副书记杜新江、副主任孙安分别为优秀毕业生颁发荣誉证书。王敏副院长、谢婧婧副院长分别为毕业生颁发结业证书,并合影留念。来自不同合作高校的优秀毕业生代表们分别发言,回顾了充实与丰硕的实践项目经历与成绩,表达了参与联合培养所收获的成长和感悟。

李爱民教授发表毕业寄语,他向毕业生们表达祝贺,向提供实践条件的联合培养平台,以及努力工作、辛勤育人的学术导师、实践导师表示感谢,同时也对毕业生提出了三点期望:一是要处理好人与自身的关系,即“心态”,要敢梦敢想、勇于拼搏、坚定信念;二是要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即“世态”,要以感恩之心对待社会,要融入团队,并将个人事业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三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即“生态”,要站在时代的前列,顺势而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卡脖子技术攻关以及美丽中国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扬子江菁英计划”进展与成效

目前,“菁英计划”围绕环境、化工、材料、生物等8大专业领域,与4所合作高校院所以及15家南京市新型研发机构等平台联合培养了2020级、2021级和2022级共129名研究生,得到了参与联合培养新研机构的广泛认同、支持与好评,对新研机构在技术攻关与创新、项目实施与拓展、团队发展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为新研机构输入知识产权成果

研究生在新研机构围绕校企合作课题与工程应用项目开展攻关,产出了大量论文、专利等知识产权。2020级41名研究生共发表论文79篇,申请发明专利51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1项,参与企业标准2项,提升了新研机构的科技创新水平。

为新研机构提供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支持

研究生保障了新研机构项目中大量的实验探究、方案设计与设备开发等工作,2020级41名研究生参加新研机构的工程技术应用、工程化放大、课题研究与产业化等项目共计139项,支撑与服务了新研机构的项目实施与成果转化。

契合了新研机构自身的产学研合作需求

“菁英计划”成为了新研机构加深与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的纽带与桥梁,有50%参与联合培养的新研机构依托“菁英计划”成功获批了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并顺利开展研究生工作站的建设工作。

为南京市储备人才,提升“留宁率”

相较于南京市高校研究生毕业生35%左右的“留宁率”,“菁英计划”目前绝大部分研究生都确定了职业发展去向,60%以上的研究生与南京市用人单位签约,确定留在南京发展,65%以上的研究生成功进入到行业龙头企业就业,显著提升了南京市人才的“引、育、用、留”,为南京市人才发展做出了贡献。

844 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