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两会精神,共绘绿色创新画卷 ——关于科技创新工作摘要

发布于

在本周召开的南京两会中,创新、生态文明、绿色低碳、长江生态保护修复、污染防治攻坚战、美丽古都等关键词多次出现。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作为南京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与南京大学共同建立的重大科创平台,面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需求,围绕解决重化围江、长江生态修复、绿色产业发展等关键问题,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南京样板”。本期推文,中心与大家一起分享并学习本次两会精神。

政协开幕会上,市委提出描绘勇攀科技产业高峰的创新画卷、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1月11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会议强调新征程上,我们要高举思想旗帜。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谱写新南京建设新篇,推动现代化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成果。新征程上,我们要高扬奋斗风帆。聚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国际影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创新名城,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高能级辐射的国家中心城市、高品质生活的幸福宜居城市、高效能治理的安全韧性城市,奋力绘就迈步从头越的现代化壮美画卷。

一、描绘勇攀科技产业高峰的创新画卷

历史和实践不断证明,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南京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一切资源优先向创新配置,一切力量优先向创新聚合,一切政策优先向创新倾斜,加快形成以创新为第一动力的增长方式。

要打造最具内涵的创新载体

推动紫金山实验室、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加速崛起,实现高新园区、城市硅巷提质增效,加快大学创新港、科创大走廊建设步伐,让载体平台布局融入城市空间肌理,让整座城市处处散发创新的味道,全力打造新技术的策源地、新经济的发轫地和新产品的创造地。

要营造最具效率的创新生态

把制度创新贯穿全面创新,聚力形成全面领先的创新环境,推动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要素顺畅流动、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努力实现更多基础研发成果、重大技术突破,奋力抢占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制高点。

要培育最具韧性的创新产业

聚焦“十四五”高企超2万家目标,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打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世界级产业集群,努力掌握产业链核心环节、占据价值链高端地位,把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

要集聚最具情怀的创新人才

持续优化完善人才政策,深入实施紫金英才计划、打响“海智湾”品牌,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为海内外一切有志于创新创业者提供展示オ华、放飞梦想的广阔舞台,努力让闪光的创意、优秀的作品、领先的科技持续绽放。

二、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

疫情蔓延再度触发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也引发了关于现代化内涵的深入思考。我们不仅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要创造更多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要走好绿色低碳的发展新路

落实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绿色考核和责任追究、环境执法监管等制度,加快建立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减污降碳协同推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在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历史进程中涌动更为澎湃的绿色发展动能。

要完善生态优先的空间布局

把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推进紫金山—玄武湖城市中心公园等建设,补足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牢牢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继续落实长江大保护要求,深化污染防治、推进产业转型、实施十年禁渔,一体推进生态修复、风貌保护、文脉延续、品质提升。

要涵养尊崇自然的生态文化

紧密结合特大城市社会生态伦理、生态道德和生态审美特点,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的生活方式,形成垃圾分类新时尚,引领生态文明新风尚,真正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根植在意识中、落实到实践中,使之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人大开幕会上,南京定下新目标

1月12日上午,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市长韩立明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大会锚定二〇三五年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国际影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创新名城的远景目标,未来五年要聚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加快形成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力的增长方式,聚力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美丽古都、探索走出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子,打造富于现代化内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成为常住人口突破千万、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的超大城市。

“四高”成为南京未来要打造的“城市模样”: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取得实质性成效,建成科技产业创新中心,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万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4.5%,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4%左右。

建设高能级辐射的国家中心城市。经济在高质量轨道上稳健增长,发展速度居同类城市前列,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大中城市十强,人均GDP突破3万美元,基本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

建设高品质生活的幸福宜居城市。居民就业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万元左右,基本公共服务现代化、均等化、多元化走在前列,城市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质量、人居环境品质持续改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建设高效能治理的安全韧性城市。市域治理和服务更加精准化精细化,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升,公众安全感保持95%以上,法治建设满意率超过90%,平安南京、法治南京建设迈上更高水平。

围绕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性指标,南京在创新产业及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 聚焦落实国家战略,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要挖掘有效需求潜力,着力扩大对外开放,聚力推动区域协作,建设重大枢纽工程。
  • 持续推进“121”战略,加快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要强化创新策源地功能,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整合优化创新资源,完善创新体制机制。
  • 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展现美丽古都更高颜值。要系统推进长江生态保护修复,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下一步,扬子江中心将严格落实两会精神,以打造“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生态文明实践中心、美丽中国展示中心”为目标,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推进扬子江中心重点工作取得新突破。进一步整合资源、强化优势、激发活力,推动整个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探索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内容来源:《南京日报》 紫金山观察 编辑 党群工作部 相斌)

1,025 次阅读